七年级地理课本知识点


    伟大的成绩和辛勤劳动是成正比例的,有一分劳动就有一分收获,积累,从少到多,奇迹就可以创造出来。学习也是一样的,需要积累,从少变多。下面是小编给大家整理的一些七年级地理的知识点,希望对大家有所帮助。
    七年级上学期期末地理知识点
    一、陆地和海洋
    1、地球上的海陆分布:地表71%是海洋,29%是陆地。地表海陆分布是不均匀的,陆地主要集中在北半球(无论是南半球还是北半球,海洋的面积都大于陆地的面积)。
    2、陆地和海洋的类型:(阴影为陆地)
    A是大陆,的大陆是亚欧大陆
    B是半岛,的半岛是阿拉伯半岛
    C是岛屿,的岛屿是格陵兰岛
    D是大洋
    E是海峡
    F是海湾
    3、七大洲的分布(按大到小):亚非北南美,南极欧大洋。
    全部位于北半球的大洲:北美洲、欧洲;
    全部位于南半球的大洲:南极洲;
    赤道穿过的大洲:亚洲、非洲、大洋洲、南美洲;
    赤道穿过的大陆是:南美洲大陆、非洲大陆。
    跨经度最多的大洲是:南极洲;跨经度最多的大洋是:北冰洋。
    4、四大洋,太平洋:、海水最深、岛屿最多,跨东和南北半球;
    大西洋:第二、呈“S”形状、跨东西半球和南北半球;
    印度洋:大部分在南半球;
    北冰洋:海冰覆盖,海水浅,位于北半球,跨经度360°。
    5、大洲的分界线:
    亚洲和欧洲的分界线:乌拉尔山-乌拉尔河-大高加索山脉-土耳其海峡。
    亚洲和非洲的分界线:苏伊士运河。
    亚洲和北美洲的分界线:白令海峡。
    南北美洲的界线:巴拿马运河。
    南半球北半球东半球西半球
    初一上册地理知识点总结
    1.地球的形状和大小
    ①地球是一个球体。
    ②葡萄牙航海家麦哲伦率领的船队首次实现了人类环绕地球一周的航行。
    ③地球表面积5.1亿平方千米,周长4万千米,赤道半径6378千米,极半径6357千米,平均半径6371千米。
    2.纬线和经线
    ①纬线:与地轴垂直并且环绕地球一周的圆圈。
    纬线是不等长的,赤道是的纬线圈。
    ②经线:连接南北两极,并且与纬线垂直相交的半圆。
    经线是等长的。
    3.纬度和经度
    ①纬度的变化规律:由赤道(0°纬线)向南、北两极递增。的纬度是90度,在南极、北极。
    ②赤道以北的纬度叫北纬,用“N”表示;赤道以南的纬度叫南纬,用“S”表示。
    ③以赤道为界,将地球平均分为南、北两个半球,赤道以北是北半球,赤道以南是南半球。
    ④经度的变化规律:由本初子午线(0°经线)向西、向东递增到180°。
    ⑤本初子午线以东的经度叫东经,用“E”表示;本初子午线以西的经度叫西经,用“W”表示。
    ⑥东、西半球的分界线是:20°W、160°E组成的经线圈。
    20°W以西到160°E属于西半球(大于20°W或大于160°E)
    20°W以东到160°E属于东半球(小于20°W或小于160°E)
    学好初一地理必须具备的几种方法
    一、自编顺口溜记忆
    地理知识内容繁多,有缺少连贯性,学习时往往记得慢、忘得快,如果编个顺口溜识记,则会记得快,忘得慢。如南亚地理中,讲到印度的物产有:棉花、黄麻、甘蔗、花生、茶叶,可编为棉麻折花茶(折指甘蔗),在学习用NSWE几个字母分别表示经纬度时,学生对这几个字母很容易造成混淆,张冠李戴,可编为北N南S、西W东E。也可让学生自行编顺口溜,将较好的顺口溜在班上推广应用。
    二、学会概括
    有的章节内容繁多,但重点内容少,学习时,只要抓住重点,便可起到事半功倍的作用。如南亚地型复杂,可用八个字概括,即山河相间、纵列分布。东北三省的气候可用四个字概括,即长冬短夏。我国季风气候的优点可概括为:预热同期。
    三、对地理的原理,概念的理解要抓住重点,抓住关键
    对地理原理、要领的掌握,并不要求象物理、数学公式、定理那样精明,只要抓住其中的关键和要点,就很容易地理解和掌握了。例如:在自然界中,对人类有利用价值的阳光、空气、水等都是自然资源,通过这句话告诉我们对自然资源概念的理解。就应该抓住两个:要点第一,自然资源是自然界中存在的,它不是工业产品。例如:汽油,虽然对人类有利用价值,但不是从自然界中直接获取的的,它是工业产品。第二,对人类有利用价值的才是自然资源。例如沙漠虽然在自然界中存在着,但目前,对人类没有利用价值,所以他不是自然资源。
    四、有效地体现"地理的特点:地图和理论的结合,将所学知识落实到地图上
    部分学生对地理的学习存在严重的错误认识,认为背背成绩就会很好,那是大错。因为地理是地图和理论的结合,也就是说要在理解好地理基础知识的基础上,要养成看地图、记地图、画地图的良好习惯,使所学内容有效地落实在地图上。
    1.看地图学习时首先要多看地图,将河流、城市、矿产都落实到地图上去,并从地图中找到它们的位置。事实证明,看各省地图效果好于看分区及全国地图,如学习中国地理华北地区五省二市时,可逐个省学习,以山西省为例,其形状象平行四边形,主要河流有黄河、粉河、省会太原,煤矿有北部的大同,中东部的阳泉,临近省份分别为:北临内蒙古、西临陕西、东临河北、南临河南。可用相同的方法学习其它省份,只要各省地理知识掌握了,中国地理也就学会了,学习世界地理也是如此。
    2、记地图记地图也是学习地理的重要环节,一旦记下了图就能达到胸有成竹的效果,例如面积居世界前六位的国家,要记下这几个国家的图形也不难,仔细观察就不难发现,中国的图形象一只高昂着头的雄鸡,澳大利亚象骡驼背,加拿大象被绑着脚而背朝地的山羊,巴西与南美洲图形相似。
    3、画地图如西亚石油输出的路线,同学们可以在一张草纸上绘制出简单的、相对位置正确的示意图。这类图不需要绘制得多么精准,只要能说明问题就行。
    五、要善于把不同的地理事物联系起来
    把不同的地理事物之间建立起联系,首先必须问"为什么?这样便会养成由果推因的良好的地理思维习惯。例如:世界雨极是印度的乞拉朋齐,那么,为什么乞拉朋齐会成为世界雨极呢?结合地图,根据乞拉朋齐所处的地理位置便可分析出,乞拉朋齐位于喜马拉雅山的迎风坡,这里有大量的地形雨,这样,气候便和地形、位置相互联系起来了。
    六、与生活联系起来
    地理总是与我们的生活息息相关,如果与生活联系起来,就不会感到乏味了,"学习人口、粮食与环境"时,特别是农村学校,可结合当年大量开荒毁林而遗留下来的荒坡荒地的现象,让学生作为社会调查,了解当年开荒毁林的背景、原因及情景,以此激发起学生热爱生活、热爱大自然并乐于学地理的情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