北京版五年级数学知识点总结


    学习这件事不在乎有没有人教你,最重要的是在于你自己有没有觉悟和恒心。任何科目学习方法其实都是一样的,不断的记忆与练习,使知识刻在脑海里。下面是小编给大家整理的一些五年级数学的知识点,希望对大家有所帮助。
    五年级数学知识点
    质数和合数
    1、自然数按因数的个数来分:质数、合数、1、0四类.
    (1)质数(或素数):只有1和它本身两个因数。
    (2)合数:除了1和它本身还有别的因数(至少有三个因数:1、它本身、别的因数)。
    (3)1: 只有1个因数。“1”既不是质数,也不是合数。
    注: ① 最小的质数是2,最小的合数是4,连续的两个质数是2、3。
    ② 每个合数都可以由几个质数相乘得到,质数相乘一定得合数。
    ③ 20以内的质数:有8个( )
    ④ 100以内的质数有25个:( )
    关系: 奇数×奇数=奇数 质数×质数=合数
    3、常见、最小
    A的最小因数是:1; 最小的奇数是:1;
    A的因数是:本身; 最小的偶数是:0;
    A的最小倍数是:本身; 最小的质数是:2;
    最小的自然数是:0; 最小的合数是:4;
    4、分解质因数:把一个合数分解成多个质数相乘的形式。树状图
    例:
    分析:先把36写成两个因数相乘的形式,如果两个因数都是质数就不再进行分解了;如果两个因数中海油合数,那我们继续分解,一直分解到全部因数都是质数为止。把36分解质因数是:36=2×2×3×3
    5、用短除法分解质因数 (一个合数写成几个质数相乘的形式)。例:
    分析:看上面两个例子,分别是用短除法对18,30分解质因数,左边的数字表示“商”,竖折下面的表示余数,要注意步骤。具体步骤是:
    6、互质数:公因数只有1的两个数,叫做互质数。
    两个质数的互质数:5和7
    两个合数的互质数:8和9
    一质一合的互质数:7和8
    7、两数互质的特殊情况:
    ⑴1和任何自然数互质;
    ⑵相邻两个自然数互质;
    ⑶两个质数一定互质;
    ⑷2和所有奇数互质;
    ⑸质数与比它小的合数互质;
    五年级数学知识点总结
    长方体和正方体
    【概念】
    1、由6个长方形(特殊情况有两个相对的面是正方形)围成的立体图形叫做长方体。在一个长方体中,相对面完全相同,相对的棱长度相等。
    2、两个面相交的边叫做棱。三条棱相交的点叫做顶点。相交于一个顶点的三条棱的长度分别叫做长方体的长、宽、高。
    3、由6个完全相同的正方形围成的立体图形叫做正方体(也叫做立方体)。正方体有12条棱,它们的长度都相等,所有的面都完全相同。
    4、长方体和正方体的面、棱和顶点的数目都一样,只是正方体的棱长都相等,正方体可以说是长、宽、高都相等的长方体,它是一种特殊的长方体。
    5、长方体有6个面,8个顶点,12条棱,相对的面的面积相等,相对的棱的长度相等。一个长方体最多有6个面是长方形,最少有4个面是长方形,最多有2个面是正方形。正方体有6个面,每个面都是正方形,每个面的面积都相等,有12条棱,每条的棱的长度都相等。
    长方体的棱长总和=(长+宽+高)×4 L=(a+b+h)×4
    长=棱长总和÷4-宽 -高 a=L÷4-b-h
    宽=棱长总和÷4-长 -高 b=L÷4-a-h
    高=棱长总和÷4-长 -宽 h=L÷4-a-b
    正方体的棱长总和=棱长×12 L=a×12
    正方体的棱长=棱长总和÷12 a=L÷12
    6、长方体或正方体6个面和总面积叫做它的表面积。
    长方体的表面积=(长×宽+长×高+宽×高)×2 S=2(ab+ah+bh)
    无底(或无盖)长方体表面积= 长×宽+(长×高+宽×高)×2
    S=2(ab+ah+bh)-ab S=2(ah+bh)+ab
    无底又无盖长方体表面积=(长×高+宽×高)×2 S=2(ah+bh)
    正方体的表面积=棱长×棱长×6 S=a×a×6
    小学五年级数学学习方法
    第一,树立自信,培养毅力。小学数学特别是高年级小学数学练习常有繁杂的计算,比较难懂和不易推理的证明,学生对此应有充足的信心,顽强的毅力和认真仔细的良好习惯,做到善始善终。
    第二,端正学生的学习态度,明确学习目的。让学生充分认识到数学课后练习的重要性。不论是预习练习,课堂练习,还是课后作业,复习练习,告知学生不能只满足于找到解题方法,或是简单的得到答案就好,而不动手具体练习一练,学生应避免犯“眼高手低”的毛病。课后实际联系不仅可以提高解答速度。掌握解题的技能技巧,而且,许多的新问题往往常在练习中出现,这样既能巩固知识要点,而且对我们整个数学学习过程是一个最有效地检验。
    第三,养成勤思考、先思考,后解答,再检查的良好习惯。例如遇到一个题,特别是拿起来还没有具体解题思路的题目,学生不能盲目地进行练习和解答,无效计算只是徒劳无功,特别是在考试中就是浪费时间和精力,首先应深入领会题意,分清题意。弄清题目的已知条件、隐含条件和需要解决的问题,认真思考,抓住题目中的关键字眼,最后再作解答。要切记的是,题目解答完毕后,必须进行反复的检查与验算。
    第四,善观察,用技巧。对于一些创新性的题目,学生应该大胆联想,灵活运用公式,寻找解题规律和解题技巧,转具体为抽象,则可得巧解,似有“山穷水复疑无路,柳暗花明又一村”的感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