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记承天寺夜游》知识考点整理归纳大全


    《记承天寺夜游》是宋代文学家苏轼创作的一篇古文。该文对月夜景色作了美妙描绘,真实地记录了作者被贬黄州后的一个生活片段。这次小编给大家整理了《记承天寺夜游》知识考点整理归纳,供大家阅读参考。
    
    《记承天寺夜游》知识考点整理归纳
    一、重点字词
    1月色入户: 门
    2欣然起行: 高兴地
    3念无与乐者: 考虑没有人与我同享快乐的人。
    4遂至承天寺: 于是
    5相与步于中庭: 一起
    6庭下积水空明: 清澈透明。
    7水中藻荇交横: 交错纵横
    8盖竹柏影也: 原来是
    9但少闲人如吾两人者耳: 只是缺少像我们两个这样的有闲人罢了。
    二、把下列句子译成现代汉语
    1、怀民亦未寝,相与步于中庭:
    张怀民也没睡,于是我们一起在庭院散步。
    2、庭下如积水空明,水中藻,荇交横,盖竹柏影也。
    月光照在庭院中,像积水那样清澈透明,竹子和柏树的影子就像水中交错的藻和荇。
    3、何夜无月?何处无竹柏?但少闲人如吾两人耳。
    哪一夜没有月亮呢?哪里没有竹子和柏树呢?只是缺少像我们两个这样的“闲人”罢了!
    三、结构形式
    1、表达方式:记叙描写 议论。
    2、结构层次:
    第一层:(1-3句)月色入户,欣然起行,庭院漫步。(表达方式是叙述,交代清楚了时间、地点、同游者、游历的缘由)
    第二层:(4句)观月赏景。(写景、描绘月夜庭中美景)
    第三层:(最后3句)月夜问天,自喻闲人。(庭中月色或月光如水,议论,点出作者旷达乐观的襟怀)
    3、写作技巧:
    1.比喻传神:庭下如积水空明,水中藻荇交横,盖竹柏影也.
    2.正面\侧面描写相结合:何夜无月?何处无竹柏?但少闲人如吾两人耳.
    3.抓住了瞬间的感受:庭下如积水空明,水中藻荇交横,盖竹柏影也.
    四、理解填空
    1、全文以“月光”为线索,依据作者的行踪,以诗的笔触描绘了夏夜月光图,创设了一种清冷皎洁的意境,表达了作者旷达心境。
    2、文中描写月光美景的语句是:庭下如积水空明,水中藻,荇交横,盖竹柏影也。
    3、表达作者微妙复杂的感情语句是:何夜无月,何处无竹柏?但少闲人如吾两人耳。(主旨句)
    4、用简洁的语言概括作者的复杂感情。(旷达胸怀)(1)贬谪悲凉。(2)人生感慨。(3)赏月喜悦;(4)漫步悠闲。
    《记承天寺夜游》知识考点
    一、作者:苏轼,北宋著名的文学家,唐宋八大家之一。学过他的文章有《水调歌头· 明月几时有》、《江城子·密州出猎》
    二、解释句中重要的词:念:考虑,想到。寝:睡。但:只是。相与:共同,一起。闲人:清闲的人。空明:形容水的'澄澈。户:门。水(指月光)中藻、荇(水草,这里指竹子和柏树的影子)交横。遂至承天寺寻张怀民。遂:于是。至:到。水中藻荇交横,盖竹柏影也。交横:交错,纵横。盖:原来是。
    三、把下列句子译成现代汉语
    1、怀民亦未寝,相与步于中庭:张怀民也没睡,于是我们一起在庭院散步。
    2、庭下如积水空明,水中藻,荇交横,盖竹柏影也。月光照在庭院中,像积水那样清澈透明,竹子和柏树的影子就像水中交错的藻和荇。
    3、何夜无月?何处无竹柏?但少闲人如吾两人耳。 哪一夜没有月亮呢?哪里没有竹子和柏树呢?只是缺少像我们两个这样的“闲人”罢了!
    四、填空
    1、全文以“月光”为线索,依据作者的行踪,以诗的笔触描绘了夏夜月光图,创设了一种清冷皎洁的意境,表达了作者旷达心境。
    2、文中描写月光美景的语句是庭下如积水空明,水中藻,荇交横,盖竹柏影也。
    3、表达作者微妙复杂的感情语句是何夜无月,何处无竹柏?但少闲人如吾两人耳。(主旨句)
    4、用简洁的语言概括作者的复杂感情。(旷达胸怀)(1)贬谪悲凉。(2)人生感慨。(3)赏月喜悦。(4)漫步悠闲。
    《记承天寺夜游》考点归纳
    一、基础知识:
    1、作家作品。陶弘景,字通明,号华阳隐居。南北朝时期著名作家,著有《陶隐居集》。
    2、要点剖析:这是一篇优美的散文,文章以优美凝练的笔触,描绘了山川的秀美景色,表达了作者对“山川之美”的独特看法,流露出对自然的无比热爱以及对俗世的鄙弃情怀。
    语言凝练生动,优美流畅是这篇散文的主要特点,文章以四言为主,节奏谐婉,极富韵味,读来朗朗上口,对“山川之美”的描绘生动优美,令人神往。
    3、苏轼,字子瞻,号东坡居士,北宋文学家。与父苏洵、弟苏辙并称“三苏”。为宋代豪放词派的代表。著有《东坡全集》。本小品文写作者夜游承天寺见到的美景,表现了诗人虽遭贬谪却不以为意的豁达胸襟。运用比喻手法,将随处可见的寻常景物描绘的充满诗情画意,充分表达了作者的艺术才能和豁达宽广的胸襟。全文只有一段,融叙事、写景、抒情于一体。写景生动,将月下庭院点染的清辉四溢,如童话世界。篇末议论,又表现了诗人的旷达胸襟,情景交融,相得益彰。
    二、课后题提示:
    1、两篇短文都写自然景物,但表达的思想感情有所不同,试加以说明。
    《答谢中书书》一文主要表达了作者对纯真的山水自然的热爱之情,并借谢灵运寄情山水来寄托对黑暗现实、世俗社会的批判与不满。《记承天寺夜游》一文则主要表达了作者闲适自得的心情以及虽遭贬依然豁达的胸襟。
    2、注意下列的词:
    ①歇:消散②竞越:争相跳跃争相跳出水面③念:考虑,想到;遂至:于是到,就到④但:只是
    三、知识点归类:
    1、古今异义:
    ①四时俱备:时,季节②晓雾将歇:歇,消散③但少闲人如吾两人耳:但,只是;闲人,悠闲自在的人。
    2、一词多义:与①未复有能与其者:欣赏②今无与为乐者:同,和③相与步于中亭:共同,一起
    3、词类活用:夕日欲颓:颓,坠落。
    四、中考体验:
    (一)元丰六年十月十二日夜,解衣欲睡,月色入户,欣然起行。 念无与为乐者,遂至承天寺寻张怀民,怀民亦未寝,相与步于中庭。庭下如积水空明,水中藻、荇交横,盖竹柏影也。何夜无月?何处无松柏?但少闲人如吾两人者耳。
    1.解释下列句中加点的词。(3分)
    ⑴遂至承天寺寻张怀民 ⑵怀民亦未寝 ⑶但少闲人如吾两人者耳
    2.把下面的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 庭下如积水空明,水中藻、荇交横,盖竹柏影也。
    3.“积水空明”、“藻、荇交横”写出了景物怎样的特点?(2分)
    4.本文写于作者被贬黄州期间,你认为文章表达了作者哪些微妙而复杂的感情?(3分)
    答案:1.①遂:于是,就 ②寝:睡觉 ③但: 只 2.月光照在庭院中,如水一般清明澄澈,竹子和柏树的影子就像水中交错的藻、荇。 3.写出了月光清澈透明的特点。 4.贬谪的悲凉,人生的感慨,赏月的欣喜,漫步的悠闲等。
    (二)1.解释下列加点的`词语在文中的意思。(3分)
    (1)月色入户,欣然起行 (2)念无与为乐者 (3)庭下如积水空明
    2.翻译句子。(3分) 但少闲人如吾两人耳。
    3.“闲人”一词,沧桑凝重,它隐含了作者怎样的心境?(2分)
    答案:1.高兴地 想 形容水的澄澈 2.只是缺少像我们俩这样的清闲的人罢了。3.贬谪的悲凉 人生的感慨 赏月的欣喜 漫步的悠闲
    (三)(甲) 元丰六年十月十二日夜,解衣欲睡,月色入户,欣然起行。 念无与为乐者,遂至承天寺,寻张怀民,怀民亦未寝,相与步于中庭。 庭下如积水空明,水中藻荇交横,盖竹柏影也。何夜无月?何处无竹柏?但少闲人如吾两人者耳。(苏轼《记承天寺夜游》)
    (乙)然杭人游湖,止午、未、申三时。其实湖光染翠之工,山岚设色之妙,皆在朝日始出,夕舂未下,始极其浓媚。月景尤不可言,花态柳情,山容水意,别是一种趣味。此乐留与山僧游客受用,安可为俗士道哉!(袁宏道《西湖游记》)
    1.解释下列加点的词。(2分) ①月色入户。户: ②其实湖光染翠着工。工:
    2.用现代汉语翻译下列句子。(4分) ①庭下积水空明,水中藻、荇交横,盖竹柏影也。
    ②此乐留与山僧游客受用,安可为俗世道哉!
    3.这两段文字都写了“月景”,但在写法上有什么不同?(2分)
    答案:1.①门 2.①月色洒满庭院,如水一般清明澄澈,竹子和松柏的影子,就像水中交错的藻、荇。 3.[甲]用比喻的修辞手法具体描绘了月色的空明,[乙]则概括描绘月色的优美。
    (四)山东省枣庄市卷(6分)
    《记承天寺夜游》)
    1.下列加点的词解释有误的一项是
    A.月色人户(窗户) B.念无与为乐者(想到) C.怀民亦未寝(睡觉) D.相与步于中庭(一起)
    2.下列句子翻译有误的一项是
    A.庭下如积水空明——月色洒满庭院,如水一般清明澄澈。
    B.水中藻、荇交横,盖竹柏影也。——竹子和松柏的影子,就像水中交错的藻、荇。
    C.何夜无月?何处无竹柏?——哪一夜没有月光?哪里没有竹子和松柏?
    D.但少闲人如吾两人者耳。——但是缺少像我俩这样闲极无聊的人啊。
    3.下列对文章的赏析不恰当的一项是
    A.“欣然起行”一句写出了作者赏月的兴奋喜悦之情。
    B.“但少闲人如吾两人者耳”透露出作者被贬谪的悲凉和对人生的感慨。
    C.苏轼“念无与为乐者”的“乐”与<醉翁亭记)中欧阳修的“乐”在思想内容上有着相同的意味。
    D.本文叙事、写景、抒情,又都集中于写人;写人,又突出了一个“闲”字。
    【答案】1.A 2.D 3.C
    (五) 《答谢中书书》、《 记承天寺夜游 》
    1.解释加点词的词义
    ①晓雾将歇 ②月色入户 ③庭下如积水空明 ④但少闲人如吾两人耳
    2.词的用法、意思相同的一组是 ( )
    A.之:山川之美 甚矣,汝之不惠
    B.是:实是欲界之仙都 问今是何世
    C.与:念无与为乐者 未复有能与其奇者
    D.寻:寻张怀民 寻病终
    3.用现代汉语写出下面句子的意思。
    ① 夕日欲颓,沉鳞竞跃。 ② 水中藻、荇交横,盖竹柏影也。
    4.简答。①从表达方式看,两文都有紧扣景物特征的,也都有堪称点睛之笔的。②从思想感情看,两文都表达了对自然的亲近和热爱,但作者的心绪并不同。《记承天寺夜游》的苏轼是受到贬谪的“ ”人,《答谢中书书》中的陶弘景则堪称隐居的“ ”人(均填摘自文中的一个字)。
    【答案】1.①消散(或“消歇”“散去”)②门 ③院子(或“庭院”)④只是(或“只”)2.B 3.①太阳快要落山了,潜游在水中的鱼争相跳出水面 (表达与此相近即可)②水中藻、荇交错,原来是竹子和柏树的影子。(表达与此相近即可)(“盖”是发语词,可译为“原来是”,也可以不译出,直接翻译出“也”字判断句也可) 4.①描写 议论(答“抒情”也可)②闲 仙
    记承天寺夜游原文
    元丰六年十月十二日夜,解衣欲睡,月色入户,欣然起行。念无与为乐者,遂至承天寺寻张怀民。怀民亦未寝,相与步于中庭。庭下如积水空明,水中藻、荇交横,盖竹柏影也。何夜无月?何处无竹柏?但少闲人如吾两人者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