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2中考化学必背知识点


    化学是一门历史悠久而又富有活力的学科,它的成就是社会文明的重要标志,化学中存在着化学变化和物理变化两种变化形式。这次小编给大家整理了中考化学必背知识点,供大家阅读参考。
    
    目录
    中考化学必背知识点
    化学物质分类方法
    快速学好化学的五大诀窍
    中考化学必背知识点
    1、我国古代三大化学工艺:造纸,制火药,烧瓷器。
    2、氧化反应的三种类型:爆炸,燃烧,缓慢氧化。
    3、构成物质的三种微粒:分子,原子,离子。
    4、不带电的三种微粒:分子,原子,中子。
    5、物质组成与构成的三种说法:
    (1)、二氧化碳是由碳元素和氧元素组成的;
    (2)、二氧化碳是由二氧化碳分子构成的;
    (3)、一个二氧化碳分子是由一个碳原子和一个氧原子构成的。
    6、构成原子的三种微粒:质子,中子,电子。
    7、造成水污染的三种原因:(1)工业“三废”任意排放,(2)生活污水任意排放
    (3)农药化肥任意施放
    8、收集方法的三种方法:排水法(不容于水的气体),
    向上排空气法(密度比空气大的气体),
    向下排空气法(密度比空气小的气体)。
    9、质量守恒定律的三个不改变:原子种类不变,原子数目不变,原子质量不变。
    10、不饱和溶液变成饱和溶液的三种方法:增加溶质,减少溶剂,改变温度(升高或降低)。
    11、复分解反应能否发生的三个条件:生成水、气体或者沉淀
    12、三大化学肥料:N、P、K
    13、排放到空气中的三种气体污染物:一氧化碳、氮的氧化物,硫的氧化物。
    14、燃烧发白光的物质:镁条,木炭,蜡烛(二氧化碳和水)。
    15、具有可燃性,还原性的物质:氢气,一氧化碳,单质碳。
    16、具有可燃性的三种气体是:氢气(理想),一氧化碳(有毒),甲烷(常用)。
    17、CO的三种化学性质:可燃性,还原性,毒性。
    18、三大矿物燃料:煤,石油,天然气。(全为混合物)
    19、三种黑色金属:铁,锰,铬。
    20、铁的三种氧化物:氧化亚铁,三氧化二铁,四氧化三铁。
    21、炼铁的三种氧化物:铁矿石,焦炭,石灰石。
    22、常见的三种强酸:盐酸,硫酸,硝酸。
    23、浓硫酸的三个特性:吸水性,脱水性,强氧化性。
    24、氢氧化钠的三个俗称:火碱,烧碱,苛性钠。
    25、碱式碳酸铜受热分解生成的三种氧化物:氧化铜,水(氧化氢),二氧化碳。
    26、实验室制取CO2不能用的三种物质:硝酸,浓硫酸,碳酸钠。
    27、酒精灯的三个火焰:内焰,外焰,焰心。
    28、使用酒精灯有三禁:禁止向燃着的灯里添加酒精,禁止用酒精灯去引燃另一只酒精灯,禁止用嘴吹灭酒精灯。
    29、玻璃棒在粗盐提纯中的三个作用:搅拌、引流、转移
    30、液体过滤操作中的三靠:(1)倾倒滤液时烧杯口紧靠玻璃棒,(2)玻璃棒轻靠在三层滤纸的一端,(3)漏斗下端管口紧靠烧杯内壁。
    31、固体配溶液的三个步骤:计算,称量,溶解。
    32、浓配稀的三个步骤:计算,量取,溶解。
    33、浓配稀的三个仪器:烧杯,量筒,玻璃棒。
    34、三种遇水放热的物质:浓硫酸,氢氧化钠,生石灰。
    35、过滤两次滤液仍浑浊的原因:滤纸破损,仪器不干净,液面高于滤纸边缘。
    36、药品取用的三不原则:不能用手接触药品,不要把鼻孔凑到容器口闻药品的气味,不得尝任何药品的味道。
    37、金属活动顺序的三含义:
    (1)金属的位置越靠前,它在水溶液中越容易失去电子变成离子,它的活动性就越强;
    (2)排在氢前面的金属能置换出酸里的氢,排在氢后面的金属不能置换出酸里的氢;
    (3)排在前面的金属能把排在后面的金属从它们的盐溶液中置换出来。
    38、温度对固体溶解度的影响:
    (1)大多数固体物质的溶解度随着温度的升高而增大,
    (2)少数固体物质的溶解度受温度影响变化不大
    (3)极少数固体物质的溶解度随着温度的升高而减小。
    39、影响溶解速度的因素:(1)温度,(2)是否搅拌(3)固体颗粒的大小
    40、使铁生锈的三种物质:铁,水,氧气。
    41、溶质的三种状态:固态,液态,气态。
    42、影响溶解度的三个因素:溶质的性质,溶剂的性质,温度。
    <<<返回目录
    化学物质分类方法
    1.单一分类法
    对对象使用一种标准的分类法(如氧化物按组成元素分为金属氧化物、非金属氧化物)
    2.交叉分类法
    对对象用多种不同的单一分类法进行分类(如将H2SO4按是否有氧元素、酸的强弱、酸的元数等不同标准进行分类,H2SO4分别属于含氧酸、强酸和二元酸)
    3.树状分类法
    根据被分对象的整体与分支的类型之间的关系,以陈列式的形状(树)来定义。
    <<<返回目录
    快速学好化学的五大诀窍
    (一)观
    观即观察。著名生理学家巴浦洛夫在他的实验室的墙壁上写着六个发人深思的大字:观察、观察、观察!瓦特由于敏锐的观察看到水蒸气冲动壶盖而受到有益的启发后,发明了蒸汽机,这些都说明了观察的重要性。我们在化学实验中,培养自己良好的观察习惯和科学的观察方法是学好化学的重要条件之一。那么怎样去观察实验呢?首先应注意克服把观察停留在好奇好玩的兴趣中,要明确观察什么、为什么观察,在老师指导下有计划、有目的地去观察实验现象。观察一般应遵循反应前──反应中反应后的顺序进行,具体步骤是:(1)反应物的颜色、状态、气味;(2)反应条件;(3)反应过程中的各种现象;(4)反应生成物的颜色、状态、气味。最后对观察到的各种现象在老师的引导下进行分析、判断、综合、概括,得出科学结论,形成准确的概念,达到理解、掌握知识的目的。例如绪言部分的第四个实验,在试管中加热碱式碳酸铜,观察目的是碱式碳酸铜受热变化后是否生成了新物质;观察内容和方法是(1)反应前:碱式碳酸铜是绿色粉末状固体;(2)反应中:条件是加热,变化过程中的现象是绿色粉末逐渐变黑,试管壁逐渐有水雾形成,澄清石灰水逐渐变浑浊;(3)反应后:试管里的绿色粉末全部变黑,试管壁有水滴生成,澄清石灰水全部浑浊。经分析得知碱式碳酸铜受热后生成了新物质黑色氧化铜、水和二氧化碳。最后与前面三个实验现象比较、概括出变化时生成了其他物质,这种变化叫化学变化的概念。
    (二)动
    动即积极动手实验。这也是教学大纲明确规定的、同学们必须形成的一种能力。俗话说:百闻不如一见,百看不如一验,亲自动手实验不仅能培养自己的动手能力,而且能加深我们对知识的认识、理解和巩固,成倍提高学习效率。例如,实验室制氧气的原理和操作步骤,动手实验比只凭看老师做和自己硬记要掌握得快且牢得多。因此,我们要在老师的安排下积极动手实验,努力达到各次实验的目的。
    (三)记
    记即记忆。与数学、物理相比较,记忆对化学显得尤为重要,它是学化学的最基本方法,离开了记忆谈其他就成为一句空话。这是由于:(l)化学本身有着独特语言系统──化学用语。如:元素符号、化学式、化学方程式等,对这些化学用语的熟练掌握是化学入门的首要任务,而其中大多数必须记忆;(2)一些物质的性质、制取、用途等也必须记忆才能掌握它们的规律。怎样去记呢?本人认为:(1)要因材施记,根据不同的学习内容,找出不同的记忆方法。概念、定律、性质等要认真听老师讲,仔细观察老师演示实验,在理解的基础上进行记忆;元素符号、化合价和一些物质俗名及某些特性则要进行机械记忆(死记硬背);(2)不断寻找适合自己特点的记忆方式,这样才能花时少,效果好。
    (四)思
    思指勤于动脑,即多分析、思考。要善于从个别想到一般,从现象想到本质、从特殊想到规律,上课要动口、动手,主要是动脑,想为什么想怎么办?碰到疑难,不可知难而退,要深钻细研,直到豁然开朗;对似是而非的问题,不可朦胧而过,应深入思考,弄个水落石出。多想、深想、独立想,就是会想,只有会想,才能想会了。
    (五)练
    练即保证做一定的课内练习和课外练习题,它是应用所学知识的一种书面形式,只有通过应用才能更好地巩固知识、掌握知识,并能检验出自己学习中的某些不足,使自己取得更好成绩。
    化学是一门记忆加实验的科学”,这也许不太符合一些同学的思维习惯。特别是我们很多同学在初中化学学得还算可以的情况下,是觉着没有花多少时间去记忆的。其实不然,说句武断一点的话,化学学得好的同学主要是因为掌握了化学的记忆方法,高效而又轻松地记忆化学知识。
    化学课本是依据教学大纲系统地阐述教材内容的教学用书,抓住课本,也就抓住了基础知识,应该对课本中的主要原理,定律以及重要的结论和规律着重去看、去记忆。同时还应注意学习化学中研究问题的方法,掌握学习的科学方法比掌握知识更重要。因为它能提高学习的思维能力。
    <<<返回目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