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生经验高三历史学科学习方法概述_学生经验


    在历史这门学科上,学生们想要拿到高分,就一定要把基础性的知识都弄清楚并且记忆深刻,才能在以后的历史拔高题中得到更多的分数。接下来小编为大家整理了高三历史学习内容,一起来看看吧!
    
     
    目录 
    高三历史学科学习方法概述
    应考问题应对策略
    专攻历史学科的学生经验
           高三历史学科学习方法概述
    一、高考备考中常见问题
    (一)备考问题
    1、主干知识记不清
    2、时空观念难养成
    3、历史地图不重视
    4、思维能力被忽略
    (二)应考问题
    1、时间安排不合理
    2、书写潦草不整洁
    3、解答题格式混乱
    4、综合统筹不到位
    二、备考问题应对策略
    1.充分利用高中课程标准和考纲
    课程标准是指导我们怎么学,考纲是指导我们怎么考,二者具有提纲挈领的作用。复习备考首先得明确考什么,怎么考,考的程度如何,在针对具体问题具体分析。学生要改变自己的被动状态,自觉地研读考纲,尤其是常考性主干知识,有重点的复习备考。
    2.在理解的基础上识记主干知识
    传统高三复习重主干知识的罗列,轻过程性探讨和理解。在复习过程中应立足部分材料,宏观上设计问题,层层追问,在搜证求解中理解主干知识的来龙去脉,最后援据立论,搞清问题的实质。在理解的基础上加强主干知识的识记。
    3.掌握粗线条的时间线索和主要历史时期的阶段特征
    抓大放小、理解重于记忆。抓大放小意味着我们掌握重大历史事件的发展线索即可,不需要记忆过细的历史时间;理解重于记忆意味着历史学习的领悟能力比死记硬背的能力重要。在学习过程中立足某一阶段概括归纳出阶段特征,加强识记。
    4.充分利用教材,整合历史地图
    教材为本,高考考察范围不会超过教材罗列知识范围,应立足教材做好知识的预习和梳理工作。以时间为脉络,将三册历史课本上的地图进行有机整合,以适应主干知识复习的需要。
    5.了解历史学科五大核心素养及内在联系
    高考不仅仅是知识的考察更重要的是核心素养和能力的考察,在复习备考中将素养融入知识之中,以知识为载体,在学习理解掌握知识的过程中,增强核心素养能力,并通过一定的训练予以强化。
    历史学科的五个核心素养之间是具有逻辑关系的。唯物史观是学习和探究历史的基本理论基础和指导思想,是历史学科诸素养中的灵魂,是诸素养得以达成的理论保证;时空观念是诸素养中学科本质的体现,是历史学科有别于其他学科的重要特征,是了解和理解历史的基础;史料实证是诸素养得以达成的基本途径和方法;历史解释是诸素养中对历史思维能力与表达能力的要求,是学生形成正确的历史看法的主要体现;家国情怀则体现了诸素养中的价值目标。我们的高中历史课程,正是要通过不断提升学生的核心素养,真正达到立德树人的高要求。
    6.掌握提取材料信息的方法
    材料题是最有历史学科特色的一种题型,史论结合也是最基本的一种史学研究方法和学习方法。高考所有的题型都是立足新材料来命制的,这意味着读懂材料、学会提取有效信息还是非常重要的基本功。强调材料意识、培养论从史出的思维习惯仍应该是下来复习备考的重点。
    7.掌握解释和评价的基本方法提高写作能力
    为提高自己的解释能力,首先要理解好教材的解释,再扩大阅读,认真思考,提出你自己的合理解释。评价历史要做到有几分史料说几分话,坚持一切从实际出发,实事求是。写作能力是文科学生学习的基本能力,在历史学习中尤其要熟练议论文写作,认真对待历史小论文的写作训练。
    <<<返回目录
      应考问题应对策略
    (一)落实解题四步法
    1、“审”&mdash;&mdash;是解题的前提
    A、 先审设问,限定条件后读材料
    不少人认为要先读材料,后看题目设问。事实上这样做有很大的局限性,先读材料比较陌生,如遇到难懂的古文和外来材料甚至障碍更大,易于产生惧怕心理,影响答题;且在不了解答题要求和方向的情况下阅读材料,针对性不强、效率不高,茫茫然需多读几遍方可。所以,先读题目设问和限定性条件,给材料内容定位,明确答题方向、目标,带着问题阅读材料更显思路清晰明确。
    B、阅读材料的基本原则:
    ①看两头,找信息。材料的首尾两头,一般是命题者对材料的出处和内容作简要介绍的地方,内容一般包括材料的背景、时间、国别和作者,甚至材料的中心等一个或多个信息。这些说明性文字,往往给解题者某种暗示和引导,有可能埋伏着解题所需的信息,有一定的启发作用,不可漏读。
    ②读懂、读透材料。对材料的阅读,一般情况下应读三遍:第一遍粗读,找到材料叙述的核心内容。第二遍细读,正确理解材料的观点,获取有效信息,要防止似是而非,一知半解就匆忙答题的毛病。第三遍重点读,带着设问有重点地阅读,提取有效信息,搁置无效信息,并确定材料与相关知识的联系,命题能力的考查方向。
    2、“划”&mdash;&mdash;是解题的必由路径
    “划”就是从材料和有关知识中,找取解题的信息点、信息源,它往往是与“读”交织在一起的,而且方向是一致的,无需将两者截然分开。
    A、 从材料内容本身&mdash;&mdash;找取有效信息。在找取每段每句的含义时,要注意抓取关键词语,不论题目所给的材料文字多少,无效信息和虚假信息的干扰程度多强,材料的含义往往就在几个关键词语上,它们是信息的集中表现,是解题时所要用的重点。当然,也别忘了有时关键信息还可能出现在材料的首尾,材料的介绍和出处上,它有时会给解题以一定的暗示和启发。
    B、从材料与课本的关联&mdash;&mdash;找取相似点。试题虽然是新材料、新情景和新设问,但迄今为止,任何一道材料题的解答,即不管材料多新,必定与课本有不可分割关联,“貌离神合”于课本知识。
    C、从材料内容与设问角度&mdash;&mdash;找取相关点。对问题的回答建立在对材料的分析应用上,突出运用材料论证,说明问题的特征和坚持“论从史出”的原则,防止在答题时抛开材料或设问,随意发挥、答非所问的错误倾向。
    3、“除”&mdash;&mdash;是解题的重要部分
    既要利用排除法,也要慎用排除法。尤其是针对选择题,很多学生经常使用排除法,排除的对象往往有三种可能的存在:一是知识积累不到位,看不出隐形知识;二是阅读或理解能力欠缺,即读不懂关键信息;三是材料主旨确实未体现。通过排除法排除的正确率只有不到百分之四十,因此要慎用排除法。
    4、“答”&mdash;&mdash;是解题的结论性呈现
    答题要实现三化,即要点化、段落化、序号化。首先要找准问题解答的核心部分,将最切合问题的答案写在最前面;其次在书写过程中要根据分值合理的组织答案,防止因漏答而失分,并在答案之前依次标上序号;最后在书写的过程中,做到分段,分点,合理布局。
    (二)掌握利用唯物主义史观分析问题的基本原则
    1、生产力决定生产关系,经济基础决定上层建筑;生产关系对生产力有一定的反作用,上层建筑对经济基础有一定的反作用;
    2、社会存在决定社会意识,一定时期的社会意识是对社会存在的反映;
    3、人民群众是社会历史的创造者,是推动社会进步的决定性因素;
    4、应该辩证的看待和分析历史问题,主要矛盾起决定性作用,人类社会是不断向前发展的;
    5、统治阶级采取的一系列措施的根本目的是为了巩固其统治。
    <<<返回目录
    专攻历史学科的学生经验
    专攻历史学科的学生经验一
    1、在历史这门学科上,如果你是那种上课就困,而且学不进去的那种学生,那么小编建议你可以选择看历史书,把复习所用到的书统统都看一遍,反反复复的看,当然在上课的时候还是多少要听一些的,尽自己最大的努力跟上老师的思路。
    2、文科历史也有很多知识像英语单词一样,是学生必须要记忆深刻的,所以对于这些知识,同学们就要背了,最好是隔一段时间就全都复习一遍,这样也能保证不会忘得太多。
    3、历史也是,先要做选择题,一定不要先做大题,因为答题都是难度比较高的,尤其是在高考中,所以先做选择题。
    专攻历史学科的学生经验二
    1、小编曾经看过一个学生,她把自己做过的比较典型选择题都贴在相应的单元里,以后在看书的时候就可以把习题也都复习一遍。
    2、在历史大题的部分,小编也建议各位文科生把第一轮复习资料上一些时间的影响意义都摘抄下来,并且多深刻的记忆几遍。
    3、在答题的时候,文科生们也不要把时间地点人物等放在答案里,还有尽量用一些特定的答题的话,这样才能得到更多的分。
    专攻历史学科的学生经验三
    历史大题一般有三种形式:
    1、材料题,答案在材料中的。
    2、半真半假材料题,答案一半需要结合材料另外一半是书里的话。
    3、假材料题,答案完全出自书里。文科生们一定要注意辨别啊,一般题在设问的时候是会明确的指出的,但也不排除问的不明确的。总之历史书建议大家至少要细看5遍以上,当然你最好能看十遍,如果你时间够的话。
    <<<返回目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