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教版数学三年级下册知识点


    三年级的同学在学习方面正处于分水岭,所以学习一定不能松懈,每天坚持做一道题,每天进步一点点时间久了就会发现进步很多,要相信水滴石穿。下面就是小编为大家梳理归纳的内容,希望能够帮助到大家。
     人教版数学三年级下册知识点
    1、东与西相对,南与北相对。按顺时针方向转:东→南→西→北。
    2、地图通常是按上北下南,左西右东绘制的。
    3、八个方向:东、南、西、北、东南、东北、西南、西北。
    第二单元除数是一位数的除法
    1、笔算除法顺序:确定商的位数,试商,检查,验算。
    2、基本规律:
    (1)从高位除起,除到哪一位,就把商写在那一位;
    (2)三位数除以一位数时百位上够除,商就是三位数;百位上不够除,商就是两位数;(位不够除,就看两位上商。)
    (3)哪一位有余数,就和后面一位上的数合起来再除;
    (4)哪一位上不够商1,就添0占位;每一次除得的余数一定要比除数小。
    3、除法用乘法来验算
    没有余数的除法:有余数的除法:
    被除数÷除数=商被除数÷除数=商……余数
    商×除数=被除数商×除数+余数=被除数
    4、0除以任何数(0除外)都等于0,0乘任何数都得0,
    0加任何数都得任何数本身,任何数减0都得任何数本身。
    5、2、3、5倍数的特点
    2的倍数:个位上是2、4、6、8、0的数是2的倍数。
    5的倍数:个位上是0或5的数是5的倍数。
    3的倍数3的倍数:各个数位上的数字加起来的和是3的倍数,这个数就是3的倍数。
    比如:462,4+6+2=12,12是3的倍数,所以462是3的倍数。
    6、关于倍数问题:
    两数和÷倍数和=1倍的数
    两数差÷倍数差=1倍的数
    例:已知甲数是乙数的5倍,甲乙两数的和是24,求甲乙两数?
    分析:这里把乙数看成1倍的数,那甲数就是5倍的数。它们加起来就相当于乙数的6倍了,而它们加起来的和是24。这也就相当于说乙数的6倍是24。所以乙数为:24÷6=4,甲数为:4×5=20
    同样:若已知甲数是乙数的5倍,甲乙两数之差是24,求甲乙两数?
    分析:这里把乙数看成1倍的数,那甲数就是5倍的数。它们的差就相当于乙数的4倍了,而它们的差是24。这也就相当于说乙数的4倍是24。所以乙数为:24÷4=6,甲数为:6×5=30
    7、和差问题
    (两数和—两数差)÷2=较小的数
    (两数和+两数差)÷2=较大的数
    例:已知甲乙两数之和是37,两数之差是19,求甲乙两数各是多少?
    如图:
    解析:如果给甲数加上“乙数比甲数多的部分(两数差)”(虚线部分),则由图知,甲数+两数差=乙数。如是:甲数+两数差+乙数=甲数+乙数+两数差=两数和+两数差
    又有:甲数+两数差+乙数=乙数+乙数=乙数×2
    知道:两数和+两数差=乙数×2(两数和+两数差)÷2=乙数
    解:假设乙数是较大的数。乙:(37+19)÷2=28甲:28-19=9
    8、锯木头问题。
    王叔叔把一根木条锯成4段用12分钟,锯成5段需要多长时间?
    如图,锯成4段只用锯3次,也就是锯3次要12分钟,那么可以知道锯一次要:12÷3=4(分钟)
    而锯成5段只用锯4次,所需时间为:4×4=16(分钟)
    9、巧用余数解决问题。
    ①÷8=6……,求被除数是,最小是。
    根据除法中“余数一定要比除数小”规则,余数应是7,最小应是1。
    再由公式:商×除数+余数=被除数,知道被除数应是6×8+7=55,最小应是6×8+1=49。
    ②少年宫有一串彩灯,按1红,2黄,3绿排列着,请你猜一猜第89个是什么颜色?
    ……
    由图可知,彩灯一组为:1+2+3=6(个),照这样下去,89÷6=14(组)……5(个)第89个已经有像上面的这样6个一组14组,还多余5个;这5个再照1红,2黄,3绿排列下去,第5个就是绿色的了。
    ③加一份和减一份的余数问题。
    例1:38个去划船,每条船限坐4个,一共要几条船?
    38÷4=9(条)……2(人)余下的2人也要1条船,9+1=10条。
    答:一共要10条船。
    例2:做一件成人衣服要3米布,现在有17米布,能做几件成人衣服?
    17÷3=5(件)……2(米)余下的2米布不能做一件成人衣服
    答:能做5件成人衣服。
    1、求平均数公式:总和÷份数=平均数总数÷平均数=份数平均数×份数=总和
    2、平均数能较好地反映一组数据的总体情况
    3、通常条形统计图能描述一组数据中不同样本之间的差异,
    折线统计图能描述一组数据的变化趋势,扇形统计图能描述一组数据占总体的百分比。
    4、条形统计图中,一定要看清楚一格表是多少个单位,是表示1、2、5、10或更多单位。
    第四单元年、月、日
    1、重要日子:1949年10月1日,中华人共和国成立;
    1月1日元旦节;3月12日植树节;
    5月1日劳动节;6月1日儿童节;
    7月1日建党节;8月1日建军节;
    9月10日教师节;10月1日国庆节。
    2、一年有十二个月,1.3.5.7.8.10.12这七个月是31天,4.6.9.11这四个月是30天,
    平年2月是28天,闰年2月是29天,平年全年有365天,闰年全年有366天。
    3、一年分四季,每3个月为一季;一、二、三月是第一季度,
    四、五、六月是第二季度,
    七、八、九月是第三季度,
    十、十一、十二是第四季度。
    4、公历年份是4的倍数一般都是闰年,但公历年份是整百数的,必须是400的倍数才是闰年。如1900年不是闰年而是平年,而2000年是闰年。
    5、推算星期几的方法例:已知今天星期三,再过50天星期几?
    解析:因为一个星期是七天,那么由50÷7=7(星期)……1(天),知道50天里有7个星期多一天,所以第50天是星期四。
    6、24时表示法:超过下午1时的时刻用24时计时法表示就是把原来的时刻加上12。反过来要把24时计时法表示的时刻表示成普通计时法的时刻,超过13时的时刻就减12,并加上下午、晚上等字在时刻前面。比如下午3时→3+12=15时,16时:16-12=下午4时。
    5、计算经过时间,就是用结束时刻减开始时刻。比如10:00开始营业,22:00结束营业,营业时间为:22:00—10:00=12(小时)结束时刻—开始时刻=时间段
    6、常用的时间单位有:年、月、日、时、分、秒。
    7、时间单位进率:1世纪=100年,1年=12个月,1日=24小时,1小时=60分钟,1分钟=60秒钟
    第五单元两位数乘两位数
    1、口算乘法:整十、整百的数相乘,只需把0前面的数字相乘,再看两个因数一共有几个0,就在结果后面添上几个0。
    如:30×500=15000可以这样想,3×5=15,两个因数一共有3个0,在所得结果15后面添上3个0就得到30×500=15000
    2、笔算乘法:先把第一个因数同第二个因数个位上的数相乘,再与第二个因数十位上的数相乘(积与十位对齐),最后把两个积加起来。
    3、几个特殊数:25×4=100,125×8=1000
    4、相关公式:因数×因数=积积÷因数=另一个因数
    第六单元面积
    1.物体的表面或封闭图形的大小,就是它们的面积。封闭图形一周的长度,是它的周长。
    2.比较两个图形面积的大小,要用统一的面积单位来测量。
    3.①边长1厘米的正方形,面积是1平方厘米;
    ②边长1分米的正方形,面积是1平方分米。
    ③边长1米的正方形,面积是1平方米。
    4.长方形的面积=长×宽正方形的面积=边长×边长
    长方形的周长=(长+宽)×2正方形的周长=边长×4
    已知长方形的面积求长:长=面积÷宽已知正方形的周长求边长:边长=面积÷4
    已知长方形的周长求长:长=周长÷2-宽
    5.面积单位之间的进率长度单位之间的进率
    1平方分米=100平方厘米1分米=10厘米
    1平方米=100平方分米1米=10分米
    1公顷=10000平方米1千米=1000米
    1平方千米=100公顷
    6.周长相等的两个长方形,面积不一定相等。面积相等的两个长方形,周长也不一定相等。
     人教版数学三年级下册学习方法
    第一、加强小学三年级学生运用“数概念”的能力培养。
    有不少小学数学的教学中,常只重算法,忽视数概念的掌握和算理的理解。因而只能机械地应用学过的东西,或简单地模仿做过的例题,不能在变化了情况下迁移;或者只知道一些定义,而不能全面掌握属于这一概念的东西。
    第二、重视和加强发展小学三年级学生“空间关系”的知觉能力。
    数和形是不可分开的。因此,学生掌握空间关系的知觉能力也是小学数学能力的重要组成部分。例如三年级下册如用圆圈图(韦恩图)向学生直观的渗透集合概念。让他们感知圈内的物体具有某种共同的属性,可以看作一个整体,这个整体就是一个集合。
    第三、观察活动:
    所谓观察是指学生对客观事物或某种现象的仔细察看,因而是一种有意注意。培养的途径是:教师提供的“客观事物或某种现象”特征有序、背景鲜明,而且要给出一些观察的思考题。这样有助于学生明确观察目标,进而使他们边观察,边思考,边议论,边作观察记录,以发现数学规律、本质。
     人教版数学三年级下册复习方法
    一、制定切实可行的复习计划,并认真执行计划。
    为使复习具有针对性,目的性和可行性,找准重点、难点,大纲(课程标准)是复习依据,教材是复习的蓝本。复习时要弄清学习中的难点、疑点及各知识点易出错的原因,这样做到复习有针对性,可收到事半功倍的效果。
    二,要学会在原有知识的基础上,进行归类整理,理清每一个单元的重点是什么,形成知识网络体系。
    可充分老师发的概念卷和平时在课堂上作的听课笔记。还要学会分析每次单元考试的题型,一般的来讲是这样几个方面:一是概念题,二是计算题,三是实践应用题,四是操作题四个方面。复习的作用就是要:熟能生巧。所以复习阶段,可能要多做一些题型,当然也不是说要搞题海战术,但数学方面不做题又不行,要把握一个度。做一份题目要有一份题目的收获。题无非是就哪几种类型,做完一份题目以后要反思,多问几个为什么?
    三、一定要在反馈矫正上下功夫,正确对待错题本。
    把你做错的题目摘抄到本子上,先改错,再进行分类整理,找到自己的不足,针对错题的错因对症下药。千万不要认为订正麻烦,要养成习惯,学习成绩优秀稳定的同学,往往很重视订正和收集错题。如果针对错题一定能很好地做到查漏补缺,那复习的效果会更好!
    四、一题多解,多题一解,提高解题的灵活性。
    有些题目,可以从不同的角度去分析,得到不同的解题方法。一题多解可以培养分析问题的能力。灵活解题的能力。不同的解题思路,列式不同,结果相同,收到殊途同归的效果。同时也给其他同学以启迪,开阔解题思路。有些应用题,虽题目形式不同,但它们的解题方法是一样的,故在复习时,要从不同的角度去思考,要对各类习题进行归类,这样才能使所所学知识融会贯通,提高解题灵活性。
    五、有的放矢,挖掘创新。
    机械的重复,什么都讲,什么都练是复习大忌,复习一定要有目的,有重点,要对所学知识归纳,概括。习题要具有开放性,创新性,使思维得到充分发展,要正确评估自己,自觉补缺查漏,面对复杂多变的题目,严密审题,弄清知识结构关系和知识规律,发掘隐含条件,多思多找,得出自己的经验。
    六、要养成检查的习惯。
    复习时如能注意检查的重要性,效果也会事半功倍。根据同学们平时易出现的情况,建议大家要求学生从这些地方检查:
    1、检查列式是否正确。读题,看是否该用加法、减法、乘法或是除法来算。
    2、列式正确后,看算式中的数字是否抄错,是否和题中给我们的一样。
    3、用估算的方法检查得数,如259+487,我们一看至少要等于六七百,如果得数是四百多,或三百多等,那计算一定错了!
    4、精确地再算一遍,以得到正确的结果。注意一定要笔算,五年级后,小数计算用口算很容易错,而且要规范使用草稿本,不要以为是草稿本就可以乱写乱画!往往一些数由于书写不规范,抄答案都抄错!
    5、检查单位和答有没有填写齐全。
    6、操作题,要用铅笔,尺、三角板画图,切不可信手乱画,画完后记得标明条件(如:直角符号、长2厘米、高3厘米等),是否和题目要求一致。
    7、解方程题,要记得写“解”,应用题还要先“设”。
    人教版数学三年级下册知识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