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2关于七夕节的古诗词


    七夕节,又称七巧节、七姐节、女儿节、乞巧节、七娘会、七夕祭、牛公牛婆日、巧夕等,是中国民间的传统节日。以下是小编整理的2022关于七夕节的古诗词有哪些,欢迎大家借鉴与参考!
    
    关于七夕节的古诗词
    《鹊桥仙·纤云弄巧》
    宋·秦观
    纤云弄巧,飞星传恨,银汉迢迢暗度。
    金风玉露一相逢,便胜却、人间无数。
    柔情似水,佳期如梦,忍顾鹊桥归路。
    两情若是久长时,又岂在、朝朝暮暮。
    《秋夕》
    唐·杜牧
    银烛秋光冷画屏,
    轻罗小扇扑流萤。
    天阶夜色凉如水,
    坐看牵牛织女星。
    《七夕》
    唐·白居易
    烟霄微月澹长空,
    银汉秋期万古同。
    几许欢情与离恨,
    年年并在此宵中。
    《鹊桥仙·七夕》
    宋·苏轼
    缑山仙子,高清云渺,不学痴牛騃女。
    凤箫声断月明中,举手谢时人欲去。
    客槎曾犯,银河波浪,尚带天风海雨。
    相逢一醉是前缘,风雨散、飘然何处?
    《沉醉东风·七夕》
    元·卢挚
    银烛冷秋光画屏,
    碧天晴夜静闲亭。
    蛛丝度绣针,
    龙麝焚金鼎。
    庆人间七夕佳令。
    卧看牵牛织女星,
    月转过梧桐树影。
    《辛未七夕》
    唐·李商隐
    恐是仙家好别离,
    故教迢递作佳期。
    由来碧落银河畔,
    可要金风玉露时。
    清漏渐移相望久,
    微云未接过来迟。
    岂能无意酬乌鹊,
    惟与蜘蛛乞巧丝。
    《二郎神·炎光谢》
    北宋·柳永
    炎光谢。过暮雨、芳尘轻洒。
    乍露冷风清庭户爽,天如水、玉钩遥挂。
    应是星娥嗟久阻,叙旧约、飚轮欲驾。
    极目处、微云暗度,耿耿银河高泻。
    闲雅。须知此景,古今无价。
    运巧思穿针楼上女,抬粉面、云鬟相亚。
    钿合金钗私语处,算谁在、回廊影下。
    愿天上人间,占得欢娱,年年今夜。
    《他乡·七夕》
    唐·孟浩然
    他乡逢七夕,旅馆益羁愁。
    不见穿针妇,空怀故国楼。
    绪风初减热,新月始登秋。
    谁忍窥河汉,迢迢问斗牛。
    《行香子·七夕》
    宋·李清照
    草际鸣蛩,惊落梧桐,正人间、天上愁浓。
    云阶月地,关锁千重。
    纵浮槎来,浮槎去,不相逢。
    星桥鹊驾,经年才见,想离情、别恨难穷。
    牵牛织女,莫是离中。
    甚霎儿晴,霎儿雨,霎儿风。
    《迢迢牵牛星》
    迢迢牵牛星,皎皎河汉女。
    纤纤擢素手,札札弄机杼。
    终日不成章,泣涕零如雨;
    河汉清且浅,相去复几许!
    盈盈一水间,脉脉不得语。
    七夕节的由来
    1、来源于人们对自然的崇拜
    从历史文献上看,至少在三四千年前,随着人们对天文的认识和纺织技术的产生,有关牵牛星织女星的记载就有了。人们对星星的崇拜远不止是牵牛星和织女星,他们认为东西南北各有七颗代表方位的星星,合称二十八宿,其中以北斗七星最亮,可供夜间辨别方向。北斗七星的第一颗星叫魁星,又称魁首。后来,有了科举制度,中状元叫“大魁天下士”,读书人把七夕叫“魁星节”,又称“晒书节”,保持了最早七夕来源于星宿崇拜的痕迹。
    2、来源古代人们对时间的崇拜
    “七”与“期”同音,月和日均是“七”,给人以时间感。古代中国人把日、月与水、火、木、金、土五大行星合在一起叫“七曜”。七数在民间表现在时间上阶段性,在计算时间时往往以“七七”为终局。旧北京在给亡人做道场时往往以做满“七七”为完满。以“七曜”计算现代的“星期”,在日语中尚有保留。“七”又与“吉”谐音,“七七”又有双吉之意,是个吉利的日子。在台湾,七月被称为“喜中带吉”月。因为喜字在草书中的形状好似连写的“七十七”,所以把七十七岁又称“喜寿”。
    3、来源于对数字的崇拜
    古代民间把正月正、三月三、五月五、七月七、九月九再加上预示成双的二月二和三的倍数六月六这“七重”均列为吉庆日。“七”又是算盘每列的珠数,浪漫而又严谨,给人以神秘的美感。“七”与“妻”同音,于是七夕在很大程度上成了与女人相关的节日。
    七夕的风俗习惯
    1、拜织女
    “拜织女”是少女、少妇们的事情,需要提前约好亲朋好友联合举办。提前斋戒后在月光下摆桌,一起聊天吃果子,朝着织女星座,默念自己的心事。少女们祈求嫁个如意郎,少妇们希望早生贵子,玩到半夜始散,而现在情侣们也可以一起赏月游玩,增进感情。
    2、种生求子
    旧时习俗,在七夕前几天,种下粟米的生出嫩苗,再摆一些小茅屋、花木在上面,做成田舍人家小村落的模样,称为“壳板”,或将绿豆、小麦等浸于磁碗中,等它长出嫩芽,再以红、蓝丝绳扎成一束,称为“种生”,南方也称为“泡巧”。
    3、染指甲
    染指甲系流传在中国西南一带的七夕习俗,四川省诸多县志以及贵州、广东两地,也有此风。用花草染指甲也是大多数女子与儿童们在节日娱乐中的一种爱好,也与生育信仰有密切的关系,而在现在的七夕节,男生们送女生一瓶指甲油,并为她染指甲,也算是参与了七夕传统。
    4、妇女洗头
    这项习俗,大约和七夕“圣水”的信仰有关。人们认为,七夕这天取泉水、河水,就如同取银河水一样,具有洁净的神圣力量。因此女性在这天沐发,也就有了特殊意义,代表用银河里的圣水净发,必可获得织女神的护佑。
    5、吃巧果
    七夕乞巧的应节食品,以巧果最为出名。巧果又名“乞巧果子”,款式极多。主要的材料是油、面、糖、蜜。宋朝时,街市上已有七夕巧果出售,手巧的女子,还会捏塑出各种与七夕传说有关的花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