夏至的由来和风俗介绍大全


    夏至是二十四节气中最早被确定的一个节气,那么夏至节气的由来和习俗大家都有了解过吗?为了方便大家,一起来看看吧!下面给大家分享夏至的由来和风俗介绍大全,欢迎阅读!
    
    更多夏至相关内容推荐↓↓↓
    夏至八大传统民间风俗
    夏至诗词精选10篇附译文
    夏至是夏天到了还是结束了
    夏至唯美祝福语句子100句
    夏至节气的由来和习俗
    夏至是二十四节气中的第十个节气,也是史上最早被确定的节气。早在公元前七世纪,先人就用土圭测日影的办法,确定了夏至。这夏至一般都是在公历6月21日或22日到来。
    据《恪遵宪度抄本》记载:“日北至,日长之至,日影短至,故曰夏至。至者,极也。”这就是说,夏至这天,太阳直射地面的位置到达一年的最北端,几乎直射北回归线(北纬23°26'),是北半球各地全年白昼最长的一天。您比如说咱北京,白天时长约15小时,而黑龙江的漠河就能达到17小时以上。同时这天,也是一年中正午太阳高度最高的一天,北半球得到的太阳辐射也最多。
    古代先人将夏至也分为三候:“一候鹿角解;二候蝉始鸣;三候半夏生。”这是说麋与鹿虽属同科,但二者各属阴阳。鹿的角朝前生,属阳,夏至日阴气生而阳气始衰,所以阳性的鹿角便开始脱落。而麋属阴,在冬至时它的角才脱落呢;雄性的知了在夏至后因感阴气而鼓翼齐鸣;半夏是喜阴的药草,仲夏时恰在沼泽或水田中出生,因此得名。由此可见,在炎热的仲夏,一些喜阴的生物开始出现,而阳性的生物却开始衰退了。
    您瞧,这大自然中的生物是多么的有趣啊!
    夏至到了,人们一般把夏至到小暑的这15天分成3时,头时3天,中时5天,末时7天。这段时间,咱们国家大部分地区de 气温都很高,日照充足,作物生长快。当然,这个时候降水也多,这对农业而言自然是大喜之事了,正如农谚所言:“夏至雨点值千金”啊!
    夏至后,白天爆热,空气相对流动差,到了傍晚又特别容易形成雷阵雨,骤来疾去,局部性强。按老百姓说就是“夏雨隔田坎”,这比喻真是恰到好处,绝了!唐代诗人刘禹锡也有个著名的诗句,可说是家喻户晓,诗的后两句是这么写的:“东边日出西边雨,道是无晴却有晴”。您瞧,这描绘的够多生动,不愧是诗人。
    夏至有什么说法和讲究
    举行祭神祀祖
    从周代开始,每逢夏至日,朝廷当天必须举办隆重的祭祀活动,以祈求消灾年丰。朝廷对夏至如此重视,民间也不例外。每逢夏至日,各地农民则忙着祭祀神灵,名曰“祭天”,以祈求风调雨顺。时至今日,许多地区仍然保留了夏至日祭天的习俗。
    忌讳剃头理发
    据《清嘉录》记载,“夏至日为交时,日头时、二时、末时,谓之‘三时’,居人慎起居、禁诅咒、戒剃头,多所忌讳……”。夏至日忌讳剃头的习俗来源于清朝时期,据说这天不仅要按时起居,不准撒谎骂人,而且这天如果剃头理发则影响人的财运。
    民间最忌有雷雨
    农谚曰:“夏至有雷,六月旱;夏至逢雨,三伏热。”对农民来说,最害怕夏至日这天有雷雨天气,因为无论是干旱还是伏热,都是会影响农作物的收成的。所以,在古时候,人们忌讳夏至日打雷和下雨。
    夏至当天吃馄饨
    谚语说:“夏至馄饨冬至团,四季安康人团圆。”江南地区夏至日讲究要吃馄饨,说是吃了馄饨,可包夏日不苦夏,健康度过。还有一种说法是夏至吃馄饨使人聪明,有开辟天地的能力。而且吃过馄饨后,大人们会为孩子们秤体重,希望孩子体重增加更健康。
    夏至面条不可缺
    夏至之日,白昼最长,阳气最盛。中国有句俗语叫“冬至饺子夏至面”,讲的是人们在过冬至和夏至不可或缺的两种食物:饺子和面条。而在夏至祭神十分盛行的古代,民间须吃面食,以示敬神。
    夏至下雨有啥寓意吗
    夏至下雨,民间有夏至雨点值千金的说法,夏至的雨非常珍贵,夏至下雨,后面夏天的气候都会比较适合农耕。夏至这一天的天气走向,其实按照农谚来说,对于以后的天气是有一定影响的,在夏至这一天,天空下不下雨,对于我们的农业生产,是有很关键的作用。
    夏至开始天气会更加炎热,养生也很重要,饮食要注意少糖,以开胃为主。而且夏季容易使人心烦气躁,要注意调整情绪,保持神清气和。及时补充水分,充分饮用凉开水、淡盐水、绿豆汤或含电解质的饮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