七年级课堂寓言故事范本【5篇】


    故事通过对过去的事的记忆和讲述,描述某个范围社会的文化形态,也有说法认为,故事并不是一种文体,它是通过叙述的方式讲一个带有寓意的事件。下面是小编为大家整理的七年级课堂寓言故事范本,喜欢可以分享一下哟!
    
    七年级课堂寓言故事1
    据说有一种仙女乔装改扮住在在森林里靠近河流和湖泊会合的地方,在那儿,她们要等自己飞去以后,才让人们识破真相。
    一个王子走进这座森林,当他走近河流和湖泊会合的地方,他看见河岸上坐着一个乡下姑娘,她在拨弄流水,教百合在水上舞蹈。王子低声地问她:“告诉我,你是什么仙女?”
    这个姑娘给他问得不禁笑了出来,山坡上回响着她的欢悦之声。王子心想她是爱笑的瀑布仙女。消息传到国王的耳朵里,说王子娶了一位仙女,他便派遣人马,把他们带到他的王宫里。
    王后看见了这个新娘,厌恶的转过脸去,王子的妹妹窘得脸红,侍女们也在问,难道仙女就是这样打扮的吗?“嘘!我的仙女是改扮了到咱们家里来的。”王子低声地说。
    一年一度的节会来到了,王后对她的儿子说:“告诉你的新娘,咱们的亲戚要来看看仙女,教她不要在亲戚面前丢咱们的脸。”
    于是王子对他的新娘说:“看在我对你的爱情的分上,在我们的亲戚面前显一显你的真相吧。”
    她默默地坐了好久,继而点头允诺,这时候泪珠滚下了她的面颊。
    圆月皎洁,王子穿着一身婚服,走进他的新娘的房间。房间空无一人,只有从窗口射进来的一道月光,斜照在床上。
    王亲国戚随着国王和王后拥进新房,王子的妹妹站在门旁。
    大家异口同声问道:“仙女新娘在哪儿?”
    王子回答说:“为了让你们认识她的真相,她已经永远消逝了。”
    寓言启示:
    好多时候,我们没有必要事事都“打破沙锅纹(问)到底”,一旦纹(问)到底了,沙锅碎了,再后悔也就来不及了。
    七年级课堂寓言故事2
    三国时期,魏、蜀、吴三个国家各据一方,征战不休,争夺霸主的统治地位。其中,刘备管辖割据的地方称为蜀。
    刘备依靠诸葛亮、关羽、张飞等一批能干的文臣武将打下了江山,他死后将王位传给了儿子刘禅。临终前,刘备嘱咐诸葛亮辅佐刘禅治理蜀国。刘禅是一位非常无能的君主,什么也不懂,什么也不做,整天就知道吃喝玩乐,将政事都交给诸葛亮去处理。诸葛亮在世的时候,呕心沥血地使蜀国维持着与魏、吴鼎立的地位;诸葛亮去世后,由姜维辅佐刘禅,蜀国的国力迅速走起了下坡路。
    一次,魏国大军侵入蜀国,一路势如破竹。姜维抵挡不住,终于失败。刘禅惊慌不已,一点继续战斗的信心和勇气都没有,为了保命,他赤着上身、反绑双臂,叫人捧着玉玺,出宫投降,做了魏国的俘虏。同时跟他一块儿做了俘虏的,还有一大批蜀国的臣子。
    投降以后,魏王把刘禅他们接到魏国的京都去居住,还是使他和以前一样养尊处优,为了笼络人心,还封他为安乐公。
    司马昭虽然知道刘禅无能,但对他还是有点怀疑,怕他表面上装成很顺从,暗地里存着东山再起的野心,有意要试一试他。有一次,他请刘禅来喝酒,席间,叫人为刘禅表演蜀地乐舞。跟随刘禅的蜀国人看了都触景生情,难过得直掉眼泪。司马昭看看刘禅,见他正咧着嘴看得高兴,就故意问他:“你想不想故乡呢?”刘禅随口说:“这里很快乐,我并不想念蜀国。”
    散席后,刘禅的近臣教他说:“下次司马昭再这样问,主公应该痛哭流涕地说:‘蜀地是我的家乡,我没有一天不想念那里。’这样也许会感动司马昭,让他放我们回去呀!”果然不久,司马昭又问到这个问题,刘禅就装着悲痛的样子,照这话说了一遍,但又挤不出眼泪来,只好闭着眼睛。司马昭忍住笑问他:“这话是人家教你的吧?”刘禅睁开眼睛,吃惊的说:“是呀,正是人家教我的,你是怎么知道的?”
    司马昭明白刘禅确实是个胸无大志的人,就不再防备他了。
    刘禅身为一国之主,居然乐不思蜀,甚至连装着想念故乡都装不出来,贪图享乐而志向沦丧竟到了这种地步,实在可气可叹。我们在任何情况下,都不应该放弃自己的理想,而要严格要求自己,志存高远,不懈地奋斗。
    七年级课堂寓言故事3
    这几天,蜜蜂们为失去它们所敬重的老蜂王而悲痛欲绝,泪流成河。住在蜂巢周围的邻居们看到蜜蜂们伤心的样子也为之动容,纷纷对老蜂王的'逝世表示了哀悼的心情。
    与蜂巢住得最近的蚂蚁们更是表示了奇特的悼念方式,每天在蜜蜂采蜜归来之时,总是排列成“沉痛悼念”四个大字来迎接蜜蜂回巢。见此情景,自然而然地引起了蜜蜂们的伤感,于是一个个放声大哭,就这样过了七七四十九天,蜂巢里的仓库存蜜不见增加。
    仓库保管员小王蜂把情况向新任蜂王报告了,新蜂王决定召开办公会议。这天蜜蜂们采蜜归来,照样看到蚂蚁的悼念方阵,又触景生情,悲天动地地大哭一场后,各路小王蜂们坐在会议室,在新任蜂王的召集下,研究如何进一步提高酿蜜能力问题。
    办公会开得非常热烈,大家七嘴八舌,畅所欲言。各路小王蜂认识还是一致的,即在老蜂王去世以后,虽然心情都非常的悲痛,但却能与新任蜂王保持一致,没有忘记老蜂王临终嘱托,每当太阳刚刚升起的时候,它们便一队队、一排排地出去采蜜,当晚霞满山的时候,又满载而归。那么为什么大家如此辛劳,而仓库里的蜂蜜不见增加呢?小王蜂们个个搔首挠耳,苦思冥想,百思而不得其解,
    会场上一时静了下来,这时,一个刚刚被提拔起来的年轻小王蜂要求发言,新任蜂王点了点头示意让它讲。小王蜂怯生生地说,最近由于老蜂王的去世,大家心情悲痛,每天还没有进家门,一看到蚂蚁的悼念方阵后就放声大哭,结果,采来的蜜就随着泪水流了下来,而蚂蚁就是最大的受益者,接着它还用在酿蜜学院学来的知识,进一步论证了它的观点。
    小王蜂的发言又使会场上的气氛活跃起来,一些小王蜂回忆说,它们的邻居蚂蚁们起先个个骨瘦如柴,老蜂王逝世的那几天排列的方阵笔划细小,而最近一段时间,蚂蚁邻居个个养得腰粗膀壮,肥头大脑,方阵几个字的笔划明显丰满起来,蚂蚁悼念方阵的用心也就可想而知了。
    经过一番议论,蜜蜂们一个个恍然大悟,便商量了一个办法来对付狡猾的蚂蚁。第二天,所有的蜜蜂在各路小王蜂的带领下,浩浩荡荡地出发了。当日落西山的时候,又一队队飞回来,与往常一样,它们老远就看到蚂蚁组成的悼念方阵,但这次蜜蜂们没有未进家门就哭,而是先回到它们各自的酿蜜车间,把采来的蜜吐出来以后又涌到蜂巢外。
    蜜蜂们一出蜂巢,就将队伍排成“化悲痛为力量”的字样,在蚂蚁阵上飞舞,并将酿蜜以后的渣滓吐了出来。照样蚂蚁们一哄而上,争先恐后地抢了起来,但很快蚂蚁们就一个个先吐为快。原来,蜜蜂众采百花之蜜,取其精华,去其糟粕,酿制的蜂蜜极甜,蜜渣极苦,难怪蚂蚁邻居们呕吐不止。这时,蜜蜂们飞舞组成“不劳而获,甜尽苦来”几个大字。
    七年级课堂寓言故事4
    一只老猫叼起念佛珠来玩弄着,这给墙角里的两只老鼠看见了,他们的脑袋里不禁冒出了一个大大的问号,这是怎么回事呢?
    老大说:“我们还是警惕一点好,不知道他这葫芦里卖得什么药,说不定是故意引我们上钩呢!”
    老二说:“这怎么可能?听人类说,只要念佛就要心存善意,改吃素食。”
    “那可说不定呢!”老大还不服气。
    “那我们出去看看吧!”老二想了一个一举两得的办法,他得意洋洋的说。
    说着他们走出了洞,离猫有一段距离。只听猫嘴里不停地念叨着:“善哉善哉。”说着睁开眼睛扫了一眼老鼠兄弟,又合上眼睛说:“出家人不吃荤,只吃素食。”
    老大听了,放松了警惕,说:“我相信:佛是绝对不会骗我们的,因为妄语(乱说不实在的话骗人)是佛门大戒,佛也是因为不妄语,才可以修成佛的。所以古人说:‘佛言不信,何言可信?’我们走过去和猫交个朋友吧!说不定以后偷东西,可以帮我们开门,拿东西呢!”
    老二赞同了老大的说法,大步流星的走到猫身边说:“猫大哥,咱们交个朋友吧!”
    猫说:“好啊!”他停了停,问:“朋友有难应当互相帮助,对吗?”
    “是呀!”
    “我现在需要你帮助,我的肚子饿了!”
    话说着,就把老鼠按住了,老鼠兄弟悲伤地说:“江山易改,本性难移,我们要时刻提高警惕性,不要被表面现象所迷惑,要认清本质!”
    猫奸笑着说:你们天天呆在洞里,今天总算把你们引出来了。
    猫津津有味地吃掉了老鼠。
    七年级课堂寓言故事5
    战国时,赵国、燕国都不是实力很强的国家,然而赵惠文王无视对赵、燕两国虎视眈眈的强大的秦国,打算出兵攻打燕国。
    为了避免一场国破家亡的战乱,燕国的苏代跑到赵国去求见赵惠文王,以游说赵与燕两相和好、共同抗秦。苏代对惠文王说:
    “大王您先别谈打仗的事,我且讲个故事给您听:一只河蚌好久没上岸了。有一天出了太阳,河岸上十分暖和,于是河蚌爬到岸上,张开蚌壳晒太阳。河蚌只觉得浑身舒服极了,它懒洋洋地打起瞌睡来。这时,一只鹬鸟飞过来,悄悄落在河蚌的身边,很快地用长长的尖嘴伸过去啄河蚌的肉。河蚌猛一惊醒,迅速用力把蚌壳一合,将鹬的尖嘴紧紧地夹住了。
    鹬鸟对河蚌说:
    “我看你能在岸上呆多久!如果今天不下雨明天不下雨,你就会被晒死,到时候,这岸上就会有一只死蚌了。”
    河蚌也十分强硬地说:
    “我看你能饿多长时间!我今天不松开你的嘴,明天也不松开你的嘴,你就会在这里被饿死,到时候这岸上就会有一只死鹬了。”
    两个小东西就这样对抗着,谁也不肯相让,真有要拼个同归于尽的架式。
    这时,一位渔人走过来,十分轻易地就捡了个便宜,把蚌和鹬都捉住,满心高兴地赶回家去。
    苏代的故事刚一讲完,赵惠文王幡然醒悟。他拍着自己的脑袋说:
    “多谢先生的启发,如果我们小国间自相残杀,让秦国从中得利,那我们跟这故事里刚愎自用的鹬和蚌又有什么区别呢?”
    于是,赵王取消了攻打燕国的念头。
    从这则寓言我们应该认识到,有头脑的人不论干什么事情,都要全面、周密地思考一下,权衡利弊得失后再行动。否则,为了一点点恩怨、矛盾而互相争斗,必定会做出鹬蚌相争的蠢事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