化学初三教材梳理:物质构成的奥秘


    同学们必须善于阅读课本,做到课前预读、课后细读、经常选读等,既重视主要内容,也不忽视小字部分和一些图表及选学内容,因为这些内容有助于加深对主要内容的理解及拓宽知识面。接下来小编为大家整理了化学学习相关内容,一起来看看吧!
    化学初三教材梳理:物质构成的奥秘
    分子
    ⒈概念:分子是保持物质化学性质的最小粒子。
    注意:分子只能保持物质的化学性质,但不能保持物质的物理性质,因为一些物理性质(如颜色、状态等)是由大量的分子聚集在一起才表现出来,单个分子不能表现。
    ⒉分子的基本性质
    ⑴分子体积和质量都很小。
    ⑵分子间有间隔,且分子间的间隔受热增大,遇冷缩小,气态物质分子间隔最大。
    ⑶分子在不停运动。
    ⑷同种物质的分子化学性质相同,不同种物质的分子化学性质不同。
    ⒊分子的内部结构
    ⑴在化学变化中分子可分成原子,分子是由原子构成的;
    ⑵同种元素的原子构成单质分子,不同种元素的原子构成化合物的分子。
    原子
    ⒈概念:原子是化学变化中的最小粒子。
    ⒉化学反应的实质:在化学反应中,分子可分成原子,原子重新组合成新的分子。
    ⒊分子与原子的本质区别:在化学变化中分子可分,而原子不可再分。
    ⒋分子与原子的联系:分子是由原子构成的,分子分成原子,原子经过组合可构成分子。
    运用分子、原子观点解释有关问题和现象
    ⒈物理变化和化学变化
    ⑴物理变化:分子本身没有变化;
    ⑵化学变化:分子本身发生改变,原子重新组合。
    ⒉纯净物和混合物(由分子构成的物质)
    ⑴纯净物:由同种分子构成的物质,如:水中只含有水分子;
    ⑵混合物:由不同种分子构成的物质。
    ⒊有些生活中的现象和自然现象也可用分子、原子的观点解释。如:衣服晾晒、花香、热胀冷缩、溶解、蒸发、物质三态变化、气体压缩等。
    相对原子质量
    ⒈相对原子质量的标准:碳-12原子质量的1/12。
    ⒉相对原子质量是一个比值,不是原子的实际质量。
    ⒊原子的质量主要集中在原子核上
    元素
    ⒈元素的定义:具有相同核电荷数(即核内质子数)的一类原子的总称。
    ⒉元素的种类决定于核电荷数(即核内质子数)。
    ⒊地壳中含量列前四位的元素(质量分数):氧、硅、铝、铁,其中含量最多的元素(非金属元素)是氧,含量最多的金属元素是铝。
    ⒋生物细胞中含量列前四位的元素:氧、碳、氢、氮。
    物质组成、构成的描述
    ⒈物质由元素组成:如:水是由氢元素和氧元素组成的。
    ⒉物质由粒子(分子、原子、离子)构成。例如:
    ⑴水是由水分子构成的。
    ⑵金是由金原子构成的。(金属)
    ⑶氯化钠是由钠离子和氯离子构成的。(碱、盐)
    ⒊分子是由原子构成的:如:水分子是由氢原子和氧原子构成的;每个水分子是由二个氢原子和一个氧原子构成
    初三化学学习方法勤于预习
    1.认识清楚化学并明确学习化学的目的
    化学是一门自然科学,是中学阶段的一门必修课,但是它却是九年义务教育的最后一年才开设的一门科学,所以我们首先应该知道什么事化学,它是古往今来无数中外化学家的化学科学研究和实践的成就,它编入了一些化学基本概念、基础理论、元素化合物知识、化学反应的基本类型、无机物的分类及相互间的关系等知识;它充满了唯物辩证法原理和内容,它介绍了许多科学家的优秀品质和他们对事业实事求是的科学态度、严谨的学风。化学对工农业生产、国防和科学技术现代化具有重要的作用,人们的衣、食、注行样样离不开化学。
    化学是一门实验科学,通过化学课的学习,要掌握一些化学实验的基本技能,学会动手做实验的能力,为今后搞科学实验打下基础。 通过初中化学课的学习,初三学生还应受到辩证唯物主义思想、中外化学家的爱国主义思想、行为和对科学的不断进娶不断探索、不断创新的科学态度及严谨学风的教育,并且还能提高自己的观察能力、思维能力、实验能力和自学能力,为今后学习高中化学及其他科学技术打下良好的基础。
    2.勤于预习,善于听课做笔记
    上课前一天,一定要抽出时间自觉地预习老师第二天要讲的内容。学会先预习,后听课这种良好的学习方法。方法是:(1)通过阅读课文,了解新课的基本内容与重点,要把自己看不懂的问题记下来或用铅笔在书上作一些记号,有意识、有目的地听老师讲自己不懂的问题。(2)确定重点、难点和疑点。在对新知识有所了解的基础上,思考课文后的习题,试着解答,在此过程中找出新课的重点、难点和疑点。
    要学好化学,记笔记也是重要的一环。记笔记除了能集中自己的注意力,提高听课的效率外,对课后复习也有很大的帮助。所以,要学会记笔记,养成记笔记的好习惯。因此,在认真听讲的同时,还应该记好笔记。
    3.吃透课本,联系实际
    同学们必须善于阅读课本,做到课前预读、课后细读、经常选读等,既重视主要内容,也不忽视小字部分和一些图表及选学内容,因为这些内容有助于加深对主要内容的理解及拓宽知识面。课后细读时要边读边记边思考,争取能将预习、听课中未解决的问题全部解决。
    4.听好每堂课
    听课是学习过程的核心环节,是学会和掌握知识的主要途径。课堂上能不能掌握好所学的知识,是决定学习效果的关键。功在课堂,利在课后,如果在课堂上能基本掌握所学的基础知识和技能,课后复习和做作业都不会发生困难;如果上课时不注意听讲,当堂没听懂,在课堂上几分钟就能解决的问题,课后可能要花费几倍的时间才能补上。所以,学生在课堂上集中精力听好每一堂课,是学习好功课的关键。要跟着老师的讲述和所做的演示实验,进行积极地思考,仔细地观察,踊跃发言,及时记忆,抓紧课堂上老师所给的时间认真做好课堂练习,努力把所学内容当堂消化,当堂记住。
    5.重视实验,培养兴趣
    在义务教育化学教科书中编入了81个演示实验、10个必做的学生实验和9个学生选做实验,还安排了13个家庭小实验。因此,通过这些演示和学生实验,学会观察老师演示实验的操作、现象,独立地做好学生实验,上好实验课,是学好化学的基础。 首先,在课堂上要认真观察老师所做的每一个演示实验的操作和实验现象。观察要有明确的目的。观察实验前,要明确观察的内容是什么?范围是什么?解决什么问题?这就叫做明确观察的目的,目的明确了才能抓住观察的重点进行观察。观察时还要仔细、全面。例如,氢气还原氧化铜的演示实验,实验目的是验证氧化还原反应,氧化铜被氢气还原成铜。观察时先看清反应物是无色的氢气和黑色的氧化铜粉末,反应的条件是加热,生成物是水和亮红色的铜。 其次,要上好实验课,要在明确实验目的、实验原理和操作步骤后,自己要亲自动手,不做旁观者,认真做好实验内容里所安排的每一个实验,在实验过程中要集中注意力,严格按实验要求操作,对基本操作要反复进行练习,对实验过程中出现的各种现象,要耐心细致地观察,认真思考,准确如实地记录。
    6.课后及时复习与练习
    一堂课的内容,十多分钟就可以复习完,有时也可以像过“电影”一样地过一遍。复习能加深理解,复习能巩固知识。 复习要及时,不能拖。复习中不懂的问题要及时请教老师,。然后就是要勤于练习,做作业要在复习好了以后做,才能事半功倍。一定要主动地、独立地完成每次作业,多思多问,不留疑点,并尽可能地把做过的作业都记在脑子里,因为没有记忆就没有牢固的知识,只有用心记忆才会熟能生巧,才能在勤练的基础上“巧”起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