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三化学复习必背知识点总结归纳


    与高一高二不同之处在于,此时复习力学部分知识是为了更好的与高考考纲相结合,尤其水平中等或中等偏下的学生,此时需要进行查漏补缺,但也需要同时提升能力,填补知识、技能的空白。下面给大家带来一些关于高三化学复习必背知识点总结归纳,希望对大家有所帮助。
    高三化学复习必背知识点总结归纳1
    1、最简式相同的有机物
    1.CH:C2H2和C6H6
    2.CH2:烯烃和环烷烃
    3.CH2O:甲醛、乙酸、甲酸甲酯
    4.CnH2nO:饱和一元醛(或饱和一元酮)与二倍于其碳原子数的饱和一元羧酸或酯;
    5.炔烃(或二烯烃)与三倍于其碳原子数的苯及苯的同系物;举一例:丙炔(C3H4)与丙苯(C9H12)
    2、有机物之间的类别异构关系
    1.分子组成符合CnH2n(n≥3)的类别异构体:烯烃和环烷烃;
    2.分子组成符合CnH2n-2(n≥4)的类别异构体:炔烃和二烯烃;
    3.分子组成符合CnH2n+2O(n≥3)的类别异构体:饱和一元醇和醚;
    4.分子组成符合CnH2nO(n≥3)的类别异构体:饱和一元醛和酮;
    5.分子组成符合CnH2nO2(n≥2)的类别异构体:饱和一元羧酸和酯;
    6.分子组成符合CnH2n-6O(n≥7)的类别异构体:苯酚的同系物、芳香醇及芳香。
    3、能发生取代反应的物质及反应条件
    1.烷烃与卤素单质:卤素蒸汽、光照;
    2.苯及苯的同系物:与①卤素单质:Fe作催化剂;②浓硝酸:50~60℃水浴;浓硫酸作催化剂③浓硫酸:70~80℃水浴;共热
    3.卤代烃水解:NaOH的水溶液;
    4.醇与氢卤酸的反应:新制的氢卤酸、浓硫酸共热
    5.酯化反应:浓硫酸共热
    6.酯类的水解:无机酸或碱催化;
    7.酚与浓溴水或浓硝酸
    8.油酯皂化反应
    9.(乙醇与浓硫酸在140℃时的脱水反应,事实上也是取代反应。)
    4、能发生加成反应的物质
    烯烃的加成:卤素、H2、卤化氢、水
    炔烃的加成:卤素、H2、卤化氢、水
    二烯烃的加成:卤素、H2、卤化氢、水
    苯及苯的同系物的加成:H2、Cl2
    苯乙烯的加成:H2、卤化氢、水、卤素单质
    不饱和烃的衍生物的加成:(包括卤代烯烃、卤代炔烃、烯醇、烯醛、烯酸、烯酸酯、烯酸盐等)
    含醛基的化合物的加成:H2、HCN等酮类物质的加成:H2
    油酸、油酸盐、油酸某酯、油(不饱和高级脂肪酸甘油酯)的加成。
    5、能发生加聚反应的物质
    烯烃、二烯烃、乙炔、苯乙烯、烯烃和二烯烃的衍生物。
    6、能发生缩聚反应的物质
    苯酚和甲醛:浓盐酸作催化剂、水浴加热
    二元醇和二元羧酸等
    7、能发生银镜反应的物质
    凡是分子中有醛基(-CHO)的物质均能发生银镜反应。
    1.所有的醛(R-CHO);
    2.甲酸、甲酸盐、甲酸某酯;
    注:能和新制Cu(OH)2反应的--除以上物质外,还有酸性较强的酸(如甲酸、乙酸、丙酸、盐酸、硫酸、氢氟酸等),发生中和反应。
    8、能跟钠反应放出H2的物质
    (一)有机
    1.醇(+K、Mg、Al);
    2.有机羧酸;
    3.酚(苯酚及同系物);
    4.苯磺酸;
    (二)无机
    1.水及水溶液;
    2.无机酸(弱氧化性酸);
    3.NaHSO4
    注:其中酚、羧酸能与NaOH反应;也能与Na2CO3反应;羧酸能与NaHCO3反应;醇钠、酚钠、羧酸钠水溶液都因水解呈碱性。
    高三化学复习必背知识点总结归纳2
    (1)、氯酸钾热分解(二氧化锰催化)
    (2)、高锰酸钾热分解
    (3)、过氧化氢分解(二氧化锰催化)
    (4)、电解水
    (5)、氧化汞热分解
    (6)、浓硝酸分解
    (7)、次氯酸分解(光)
    (8)、氟与水置换反应
    (9)、过氧化钠与水反应
    (10)、过氧化钠与二氧化碳反应
    (11)、光合作用
    以上1~3适合实验室制取氧气,但一般所谓“实验室制取氧气”是指1、2两种方法。工业用氧气主要来自分离液态空气。
    有氧气生成的分解反应的化学方程式
    水在直流电的作用下分2H2O=通电=2H2↑+O2↑
    加热氯酸钾(有少量的二氧化锰):2KClO3=MnO2△=2KCl+3O2↑
    加热高锰酸钾:2KMnO4=△=K2MnO4+MnO2+O2↑
    实验室用双氧水制氧气:2H2O2=MnO2=2H2O+O2↑
    加热氧化汞:2HgO=△=2Hg+O2↑
    高三化学复习必背知识点总结归纳3
    一、传统文化中的化学知识的考查角度
    (1)传统文化中的物质变化与反应类型。如成语“火上浇油”(主要是化学变化)、“百炼成钢”(主要是化学变化),古诗词“千锤万凿出深山”(主要是物理变化)等。
    (2)传统文化中的物质组成。如《本草经集注》中“以火烧之,紫青烟起,云是真硝石也”,“硝石”指KNO3;如《汉书》中“高奴县有洧水可燃”,“洧水”的主要成分是石油等。
    (3)传统文化中的实验操作。如《本草衍义》中对精制砒霜过程的叙述:“取砒之法,将生砒就置火上,以器覆之,令砒烟上飞着覆器,遂凝结累然下垂如乳,尖长者为胜,平短者次之。”涉及的操作方法是升华;
    如明代《本草纲目》记载烧酒的制造工艺,涉及的操作方法是蒸馏;东晋葛洪《肘后备急方》中“青蒿一握,以水二升渍,绞取汁”操作中“渍”和“绞”分别表示煮沸、浸取、过滤等。
    (4)传统文化中的物质性质与用途。如清代《本草纲目拾遗》中有关“强水”(硝酸)性质的描述;古代铜器、铜钱成分为铜合金,铜锈的主要成分为Cu2(OH)2CO3等。
    二、解答传统文化中的化学知识问题的方法
    (1)读题:读懂题中文言文所描述的物质的性质、重要的操作等。
    (2)析题:由于文中物质的名称一般与现在化学教材不同,需通过性质联系所学化学知识分析所描述的化学过程。
    (3)答题:该类题目多为选择题,根据题目要求正确解答。
    高三化学复习必背知识点总结归纳4
    一、有机物的不饱和度
    不饱和度又称缺氢指数,是有机物分子不饱和程度的量化标志,用希腊字母Ω表示。规定烷烃的不饱和度是0(所有的原子均已饱和)。不饱和度是计算有机物的分子式和推导有机物的结构式的相当有用的工具。
    不饱和度的计算方法
    1.已知有机物的分子式时
    (1),对于一般的只含C、H、O的有机物,可利用公式
    Ω=(碳原子数×2+2—氢原子数)/2,式子的意义为相同碳原子数的烷烃或醇的氢原子数与该有机物中氢原子数之差的一半,即将该1mol有机物完全加氢还原成烷烃或醇所要消耗的H2的物质的量;
    (2)对于含有N、P等三价原子的有机物(不包括硝基化合物或磷酰基化合物),可将其补成(NH)或(PH),然后便可应用公式;
    (3)对于有卤原子取代的有机物,可先将卤原子化为氢原子再应用公式;
    (4)对于碳的同素异形体(如C60),可将氢原子数视为0,然后应用公式。
    2.已知有机物的结构时
    (1)Ω=双键数+叁键数×2+环数,即一个双键和一个环都缺一个氢,一个三键缺两个氢。苯环可看作一个双键加上一个环,其不饱和度为4;求出不饱和度后,利用公式的变形氢原子数=碳原子数×2+2—不饱和度×2可算出氢原子数;
    (2)结构中含有N、P等三价原子(不包括硝基或磷酰基),计算出不饱和度后,应在得到的氢原子数后再加上N、P原子的数目;结构中含卤原子,得到的氢原子数应减去卤原子的数目。
    二、有机物同分异构体的推导
    推导有机物的同分异构体的一般步骤为:
    1.确定有机物的碳原子数并求出有机物的不饱和度。根据所得到的不饱和度作出大致判断。
    2..分析已知的条件,确定有机物的基本类型。一般来说,一个不饱和度能对应一个碳碳双键、一个羰基(醛基)或一个环;而当有机物的不饱和度大于4时,首先考虑苯环;然后再分析题目中给出的条件,如“能发生银镜反应”、“能与NaHCO3溶液反应”、“消耗的NaOH的量等”,确定有机物中的官能团。
    3.确定碳链的结构和取代基的位置。尤其要注意分子中的对称因素,如题目中给出的“有几种一卤代物”“有几种不同环境的C、N原子”等,从而确定异构体的结构。
    4.对得到的异构体进行检验,确认其分子式与原有机物相同且满足题目中的条件。
    三、基本有机反应类型
    1.取代反应
    定义:有机化合物物受到某类试剂的进攻,使分子中一个基(或原子)被这个试剂所取代的反应。
    说明:一个取代反应的必然满足A(+B)=C+D的形式,即反应物不一定有多种,但生成物至少有两种;高中阶段所学的卤化、硝化、磺化、酯化、各种水解、氨基酸成肽键、醇的分子内脱水等反应都是取代反应。
    2.加成反应
    定义:有机化合物中的重键被打开,两端的原子各连接上一个新的基团的反应。
    说明:加成反应中有机物不饱和度一般会减少(双键异构化成环的反应除外),常见的加成反应有:加氢、加卤素(注意二烯烃的1,2加成与1,4加成)、加HX、加水等。
    3.消去反应
    定义:使反应物分子失去两个基团或原子,从而提高其不饱和度的反应。
    说明:消去反应的生成物必然多于两种,其中的一种往往是小分子(H2O、HX)等。高中阶段里所学的两种消除反应(醇、卤代烃)都属于β-消除反应,发生反应的有机物必然存在β-H原子,即官能团邻位C上的H原子。注意不对称化合物发生消去反应时往往会有多种反应的取向,生成的化合物是混合物。
    4.氧化-还原反应
    定义:有机反应中,得氢或失氧的反应称为还原反应,失氢或得氧的反应成为氧化反应。
    说明:与无机化学中的氧化还原反应不同,有机物的氧化还原一般只针对参与反应的有机物,而不讨论所用的无机试剂,因而在有机反应类型中二者是分开的。常见的氧化反应有:加氧气催化氧化(催化剂为Cu、Ag等)、烯烃、苯的同系物与高锰酸钾溶液的反应、烯烃的臭氧化和环氧化、醛的银镜反应、醛与新制Cu(OH)2的反应等。高中阶段所学的还原反应有醛、酮的催化加氢反应、硝基还原成氨基的反应。
    5.聚合反应
    定义:将一种或几种具有简单小分子的物质,合并成具有大分子量的物质的反应。
    说明:高中阶段所学的聚合反应包括加聚反应和缩聚反应,前者指不饱和化合物通过相互加成形成聚合物的反应;后者指多官能团单体之间发生多次缩合,同时放出低分子副产物的反应,二者的区别在于是否有小分子副产物生成。
    高三化学复习必背知识点总结归纳